我的相片
"今天的人們真正健康活著的時間越來越短 而慢慢死去的時間則越拉越長"---By 優莎納公司創辦人 麥倫華斯美國免疫學博士 2007愛因斯坦生命科學成就獎得主 * ~~ 時至今日 先進的醫療技術可以延長壽命 但飲食習慣造成癌症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等退化性疾病發生在我們的親人身上 長時間的治療不僅需要大量的花費 疾病也同時向身邊的人勒索他們的時間 他們的人生 去承受照顧家人的壓力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這是一個台灣留美學生的故事 看到自己的家人得到疾病 想要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而努力的故事  

一個台灣留學生和美國人學習創業的故事

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

2012年瘦肉精事件---電子時報進言集


進言集    
主: 瘦肉精一事  依通識處理
副: 科學都無法判定的爭議,消費者自行做主了

萊克多巴胺,培林,受體作用劑,受體素,這些是什麼?坦白說,不仔細看新聞,還真難寫出正確、完整名稱。歡迎深入科學領域;但這可不是電子科學,而是涵蓋化學、專業化學、生物生技與醫療、藥學有關的科學。

含瘦肉精牛肉准否進口一事,爭議好一段時間,媒體報導也不少。就算聚集了農業、畜牧、毒物、食品、藥物、公共衛生等領域諸多專家,因為我們沒有自己的研究結果,專家必須各自引用不同範疇的國外研究報告與統計;又因研究的案例極為有限,報告似乎也沒有強力結論,結果還有互相矛盾,實際影響似有若無、似輕猶重;反之亦然。這一切,不是羅生門是什麼?至少到目前如此。

當科學上或實證上沒有權威或決定性的結論,問題呈現開放性:怎麼說,都有道理,但具備的週延性都不夠大,至少不能駁倒或涵蓋相反道理。若是扯入政治、外交、商業、生命、經濟、主權等利害關係,複雜程度就祗能用<剪不斷、理還亂>形容。

瘦肉精是這樣的一個案例,現代生活中,似乎也愈來愈難避免這類的例子。核能廠與輻射安全;無線電中繼台與電磁波;人工色素與食品添加劑;基因改造食品與重組肉…,種種引發爭議的對象,其中必有不同的利益或利害關係,或明或暗渉入其中。

副:政府與專家的問題

難搞的問題,還是留給政府官員與專家學者去研究討論。筆者有興趣的是:在各方沒有達到明確結論前,做為一個有獨立思想、自主選擇的消費者,如何看待此事?在消費行為上,又如何取捨可能含有瘦肉精的美牛肉品?

核心問題祗有1個:如果我想吃美牛,可不可以保證讓我吃到的,是不含瘦肉精的?從餐廳、肉販往上層的整個供應鏈推,到進口商,到美國牛隻的供應商與牧場,都能做到這一點?

看起來好像不難,實則不然。從最末端,餐廳、肉販數量龐大、良莠不齊;肉品售價無論高低,都有可能蔵有含瘦肉精成分的肉品於其中;通路商與進口商,還有海關與政府檢驗單位,是否能確實把關,也沒法保證;最重要的是,美國政府根本不認為瘦肉精有多了不起,因為美國人都食用,台灣人不知道緊張什麼?(何況,20115月,不是才搞過一起長達20多年的有毒塑化劑DEHP事件。兩者相較,各位,何者較嚴重?)

就像我們買到的食品,理論上應該都在有效期限內,實則有多到數不完的理由或原因,總是有碰到過期食品的機會,一不小心就會吃下肚;太過小心,什麼細節都要盯得緊,日子就會過得相當緊張。

最近看了<美味詐欺:黑心食品三百年(Swindled: 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)> 一書,覺得很有意思。

副:從書上瞭解現代食品

最近這幾年,我們最常聽到的,就是中國大陸的黑心食品層出不窮;看了<美味詐欺>,才知道,原來早在18世紀就有黑心食品,而且還在當時全球最進步的國家英國出現。

是這樣的嗎?看我們用什麼角度看了。老祖先神農氏(虛構?)嚐百草,漢人進入農業與中藥時代起,已不下數千年。進化過程中,可以合理猜測老祖先一定使用過很多過期、詐欺、甚至有毒的食物。日本人與台灣人喜歡吃的納豆,傳說中的出處,正是由過期的黃豆蛻變而來,更別說是碰到天災、飢饉,樹皮與草根等,不是食品的,也成了充飢物了。

威爾森(Bee Wilson)寫這本書,引用很多英國資料,這很正常;她是英國人,英國也有比較完整的資料可查,還有近代工業革命與科技、文明之便,才能夠把這麼有趣、同時也相當嚴謹的題材,用歷史與科普方式,讓世人瞭解:在現代科技愈來愈進歩的社會裡,我們面臨的卻也是另一種愈來愈難控制的環境。

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<不願面對的真相>,講到全球氣候變遷;<美味詐欺>則是講食品安全。避開了專家慣用術語的毛病與高傲的學術地位,這類的書才是最能吸引社會大眾、快速凝聚社會共識的工具之一。

大約1980年代以後,隨著經濟快速起飛,台灣社會對食品與醫療的問題,也愈來愈重視,相關的知識亦呈爆炸式增長。不過,基於教育體制與文化習慣,跨界專業並不常見。自保險業蓬勃與健保推動以來,愈來愈多的民眾對各種與健康有關的事務,也愈來愈關心,相關的知識與常識吸收的也加快、大增。

副:健康安全靠自己

但是科技進步,還是遠遠超出平常人的想像。大約40年前,筆者高中時第一次喝到可口可樂,覺得簡直是太神奇了,世間居然會有這麼<奇特>的甜藥水。那時,當然不知裡面含有什麼成分或化學物質、添加物,一有機會,必定死命享用。今天,筆者一年難得喝12罐;原因,年紀除外,當然還是見聞逐漸增廣、健康考量囉。

可口可樂雖不利健康,一般至少不會將之列為有害飲料(廣義食品);是否真的如此?不知道。長久以來,絕大部分的飲料、食品與醫藥等,對人體的影響,尤其是長期的影響,一直都是美國(偶而是日本)說了算,原因無它,美國的食品暨藥物管理局(FDA)就像美國的聯準會一樣,都是全球動見觀瞻的機構。

毒塑化劑DEHP事件一度震撼台灣社會。如果說,FDA有一份<污物指南>的秘密文件,當中列有該局認定的<每種食品中不可避免的污物限額>,美國社會會如何反應?威爾森在書中寫道,1972年時,當時FDA發言人克萊文傑就曾公開指出,要確保食品百分之百純淨是不可能的,每片麵包裡都有蟲子的碎片。

那麼,如果食品中有某種成分的什麼劑,或什麼精、素、酚、酵…的,除非能證明對人體立即、明顯有害,若要等個2030年才有明確結論的物質,FDA在准與不准之間,就很難拿捏。

那也就難怪,當今合成技術爆炸,我們吃的、喝的,有多方便,多便宜,多可怕,多難理解、掌握,也多麼無奈。威爾森說,要用真實可靠的食品安全知識武裝頭腦,筆者相信這絕對是真誠的建議,雖然我們無法百分百掌握數不清的知識,多增加一點,總是多有一點益處。

瘦肉精要怎麼解決?決定權還在消費者。這樣說好了,用台灣第一小吃的炸雞排或鹹蘇雞做參考:沒有立即威脅,不鼓勵多吃,不想吃就別碰。(本文言論不代表電子時報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